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3

而立之年

在Facebook上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感触良深,因此用这里储藏记忆。或许,三年后,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可以回来读一读。 【今日閱讀】 80年代出生的人 這幾年紛紛跨入或兵臨”30歲”這個門檻了 我們出生在安逸穩定的時代 沒有經歷戰亂 物質環境相對優渥 我們不太操心下一餐在哪裡 比較煩惱買不到想要的玩具 童年已經能透過彩色照片留影 小學回家也天天有卡通可以看 國中流行的是張學友的祝福和伍思凱的分享 因為Michael Jordan和灌籃高手 男孩們紛紛湧入籃球場 高中五月天剛出道 大家紛紛拿起吉他傳唱志明和春嬌 921大地震是我們體驗過最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手機和電腦也差不多在此時進入我們的生活 大學聯考不斷被”推甄””學測”等名目取代 但無法改變我們在黑板上倒數著幻想中的解脫之日 然後一年一年 大學錄取率以不可思議的效率突飛猛進 大學生也越來越迷惘自己在這裡做些什麼 想得到什麼 多數人在尚未想清楚之前就畢業了 投入職場或輾轉於其他 有些人便設法留在校園裡頭繼續想 慢慢的 也不再想了 不久之後 電視上出現”大學生了沒”和”超級星光大道” 整個社會開始想 現在的大學生到底是怎麼想 因為大家不知道 這群國家未來的主力球員在想什麼 甚至 有沒有在想 不知不覺中 填問卷就要勾選30歲以上的框框了 30歲的我 被40歲的人羨慕還年輕 而我羨慕他們已舉重若輕 30歲的我 羨慕20歲的人還年輕 而他們羨慕我已經上了軌道 他們的未來還不知道通往哪裡 30歲 你開始發現身邊出現許多”後進” 在公司裡你不再是最小的小妹 在演唱會上你不再是尖叫最大聲的粉絲 在PTT上你發覺總有下一個狀況外的人提出同一個狀況外的問題 你知道你已經從那個”後進”的位置上退下來了 由另一批小你5~10歲的人重複你當年的牢騷 享受你當年的待遇 你甚至有點被背叛的感覺 不敢相信那些位置已不再屬於你 而前面的人已經看見你這個來者 開始要求你接下那討厭的棒子 一副”終於輪到你”的狡猾模樣 30歲 身邊的人開始跟你提到基金/保險/股票 這些以前壓根兒不曾弄懂也毫無興趣的字眼 雖然你可能只想把每個月領到的薪水存在戶頭裡 花多少就剩多少 想多存一點就少花一點 簡簡單單 一目了然 以及開始詢問你關於結婚/成家/生子等計畫 那怕他們從來沒有關心過你的熱戀與失戀 甚至不知道你愛的是男生或女生 卻能煞有其事的以不知從何...

花与女孩

Image
今天下午看了《花吃了那女孩》。 其实,知道这部戏,是因为"Triste"这首歌。心想,那么伤感的歌,搭配的会是很伤感的一部戏吧? 戏里的四个故事,除了那包裹以外,似乎只是把四个没有关联的故事凑成一部电影。《如果南国冰封了》很唯美。《看不见攻击的城市》概念很特别,可是总觉得两人擦不出火花,而且U的自闭很欠打,没有令人疼惜的感觉。《像花吃了那女孩》说是这部戏的压轴,我却觉得太轻佻。把它编为压轴,只是因为参与艺人的知名度较高,要照顾票房吧。 所以,最喜欢的是《梦见相反的梦》。其他三个小故事似乎没有谈到什么深刻的课题,只有《梦见相反的梦》比较发人深思。可能是年龄的关系。走到了二十岁的尾巴,想的会是有关未来、人生的课题吧。要履行责任,还是要顺应自己的心?毕竟,不能兼得鱼与熊掌。就连奔放的summer,也无法逃脱triste的降临。 这个故事的画面,真的很美。 明白了丽汶所说的“一手拿烟,一手拿酒,也不觉得脏”是什么意思了。或许,烟酒只要搅入沧桑和无奈,就变成致命的一杯堕落,一缕迷烟。 喜欢吴立琪总是带着悲伤的眼神 要说出这句话,需要多少信仰,多少笃定,多少天真? 为什么片名那么奇怪?我想,这里能有几个解读吧。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或许就是玩谐音,因为很多女孩在看到戏中帅气的女演员,都会开始发花痴。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花原本就代表女生,所以“花吃了那女孩”,就是说一个女生被另一个女生迷倒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或许“花”的意象象征了女性的器官,所以“花吃了那女孩”表示那女孩已经完全进入这个世界了吧。 不管怎样,奇怪的是,我觉得片子不是非常有深度,但看完后,还是会去想这部片子的内容。台湾电影就是有一股魅力,即使叙事的语调淡淡的,却让人愿意去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