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书写
亲爱的我:
希望我最近过得很好。
我呢,近期睡前都有种莫名的恐惧。已经几周了吧。他们说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一点也没错。
以前,睡觉时会开着桌灯。看到那白洁的灯光,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可是,几周前的一天,桌灯突然不亮了。一开始,我会在熄灯之后,在黑暗的房间里玩着电话,直到自己疲倦地忍不住合眼。这么一来,才无暇胡思乱想。渐渐地,对于黑暗的障碍也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黑暗的关系,我突然想到了生命的终点。每次在眼皮垂下的时刻,就会想到,万一自己一睡不醒,那怎么办?这时,我就会用自己的手指轻轻拍打嘴唇。这是儿时遗留下来的习惯,每当自己有不祥的感觉时,就会重复,意思是“乌鸦嘴,别乱说话了”。然后,就说服自己,想这么多也没用,该来的总会来,倒不如就睡吧。于是就很阿Q地睡了。
那天在图书馆,看着许多莫不相识的人们,在命运的随机安排下,坐到了同一张桌子、同一排阶梯,然后读着各自感兴趣的书籍。虽然听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我在看到这一幕时,脑海里突然浮现了这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自小就对死亡有种极为深刻的恐惧。五岁的自己,因为在电视上看到木乃伊,以为自己以后也会变成那样的干枯、橡胶化,竟然会在夜里怕得在床上坐起、喘息。稍微年长些,有了解释恐惧的能力后,我就发现,自己害怕的是失去知觉、意识。怕自己sink into oblivion (我找不到贴切的中文翻译)。
很多人说,只要live each day as if it is your last, and you'll live without regrets.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恐惧会让人以更宏观的角度活在当下吧。这种隐忧,让人对于每一个声音、每一次触碰、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思绪、每一个心跳体会得更加深刻;让人想将每一次轻微的知觉,深深地烙印在健忘的脑海中;让人想如此刻般,书写自己的生命,在浩瀚时空里留下微不足道的足迹。毕业论文里,写到了林黛玉希望通过自己的诗,将自己活过的证据留给宝玉,留给世人。现在才发现,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已是陈词滥调,但我还是不得不认同这说法。倘若人生道路的长度早已被宿命限定,那么,我们每走过的一分一秒,都是在累计里数,都是在缩短前方的路。前方还有多少路,没人知道。即使已经逼近尽头,往往也只有到最后一刻才会恍然大悟。可喜的是,背后走过的路途,都是我们累计的记忆,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得到。
我们前方的路,是怎样的?



还是一个人徒步而行的寂寞公路?
无论如何,一路走好。
我 启
日期是,这个适合思考的微凉夜晚
Comments